[韩]朴泰均:《韩国现代史:十个代表性事情的深度解读》,邢丽菊译,复旦大学出书社,2018年6月,35.00元
2017年,既是韩国敌对威权政治的六月抵挡成功暨建立民主化的1987年体系三十周年,也是发明韩国经济生长奇观的朴正熙诞辰一百周年。但是,在韩国国内,前者的纪念活动此伏彼起,从官方到民间,纷繁以庆祝典礼、纪录片、电影及书本等方法抚今追昔。后者则显得较为冷清,原定的官方纪念活动因朴正熙之女——朴槿惠总统被弹劾免除而纷繁撤销,只剩民间拥护者自行出书的一套九卷本《朴正熙全集》聊堪安慰;还有一部名为
Miss President
的纪录片选在朴正熙遇刺身亡的10月26日公映,但仅有六千七百四十九人观看,与前一年同一天上映后获十九万人观看的前总统卢武铉纪录片《武铉:双城记》天差地别。尽管两片都是拍给各自粉丝看的——
Miss President
甚至双面不巴结,片名尽管一语双关,既指未婚的女总统朴槿惠,又指有人思念前总统朴正熙(他们结成了粉丝援助安排“朴爱会”),但有观众以为该片美化“朴爱会”,也有人宣称它是批判“朴爱会”。由此可见,韩国社会对民主化(以卢武铉为代表人物)与产业化(以朴正熙为代表人物)的观念两极分化,好像两者冰炭不洽;尽管就相同不得善终的结局而言,他俩是韩国总统中唯二称得上悲惨剧的人物。
纪录片
Miss President
海报
纪录片《武铉:双城记》海报
韩国首尔大学前史学者朴泰均明显也留意到了上述倾向,他最近在我国出书了《韩国现代史:十个代表性事情的深度解读》一书,能够使读者对此有全新又全面的知道。该书韩文版在韩国克复七十周年、朝鲜战役迸发六十五周年、韩日协议签署五十周年的2015年出书,天然包含了这三大事情。但不同于2014年在我国出书的前作《那时今日:透过事情解读韩国现代史》,本书原书名是 ,即“朴泰均的issue韩国史”,issue即问题,但假如译成“问题韩国史”给中文读者感觉比较古怪,叫“议题”则较好。书的副标题 意即“会聚两边定见构成的现代史争观点”,“议题”比“事情”包含面更广,更适合“深度解读”,特别相对以月份为章介绍韩国史及国际史的《那时今日》而言,所以中文版的副题半对半错。
《韩国现代史:十个代表性事情的深度解读》韩文版书封,原书名是“朴泰均的issue韩国史”
《那时今日:透过事情解读韩国现代史》韩文版书封
此外,这个副标题也疏忽了韩文语境中的“两边定见的争观点”。由于在韩国社会,除了一般国民对同一前史议题定见不合外,学术界和教育界观念也是割裂甚至坚持的:比方受惠于朴正熙经济发展的人很少会讲他的坏话,而在他操控时期受尽镇压甚至牢狱之灾者天然不会讲他的好话,这都是能够了解的人之常情;而学者和教师本应该弥合歧见,促进国民交融,但由于政见不合反而将成见带入学术与教育:要么只讲朴正熙的产业化功劳,疏忽他的执政劣迹,要么一味打击朴正熙是独裁者及万恶之源,扼杀他对韩国的奉献。成果构成了教育界、学术界在前史教科书及专著中压倒性地批判朴正熙,而大众传媒特别是《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这三大占有韩国言论高地的媒体集团基本上必定朴正熙的形势。
相同结业于首尔大学的学者金正仁《前史课的攻防战》一书详细介绍了韩国的上述前史内战,她宣称,“韩国的前史学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敌对,共同团结起来敌对保存的政治实力与新右派史观”
(见该书第6页)
这句话本身就自相敌对:莫非持新右派史观的学者就不是韩国的前史学者吗?莫非在人数上占优势的干流前史观念便是正确的吗?学术观念莫非是像推举那样按支撑者多寡定好坏的吗?
所以,朴泰均在这本《韩国现代史》前语中就对韩国把前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提出忧虑:假如学到的是过错、曲解的前史,那么反倒画蛇添足,还不如不学。他指出,社会上盛行的前史大部分都是政治化、神化的故事,是为了某些人的一己之私而编凑出的定论。从后边的正文能够看出,他说的“社会上”既指被左翼行进派操纵的前史教科书,也指右翼保存派的媒体报道(包含网帖)。因而,他于2014年在韩国CBS电台录制了十个月的“朴泰均说前史”节目,以此来使受众脱节神化前史观,本书便是以节目为起点创造完结的。
需求弥补的是,这不是朴泰均第一次在大众媒体上传达前史,身为前史学者的他,除了完结多本韩国近现代史专著如《友邦与帝国:韩美联系的两个神话》外(《那时今日》是在《中央日报》的专栏结集),还曾担任七十九集KBS前史纪录片《人物现代史》及一百集的MBC前史纪录片《现在能够说了》的参谋委员,这两个相互竞赛的节目于2005年先后播完,后者更创下均匀百分之十的高收视率
(见《前史课的攻防战》第25页)
,现在每周日还在《京乡新闻》连载前史专栏。
从朴泰均活动的媒体政治光谱来看,他得到了左中右派的共同认可。仅从书中举一例,以见他证明的全面客观:二战后韩国要求日本补偿损失,日本则称应由韩国补偿日本,乍看这是倒打一耙,但朴泰均指出,韩国当然有充沛的理由要求日本就强征慰安妇、劳工等进行补偿,一同战后初期驻韩美军政厅由于缺少经费,不只没收了日本在韩国的公共产业,也没收了日自己的私有产业,后者是违背国际法的,这些产业后来都移交给了韩国政府,所以作者以为日本的主张并非惹是生非,但由于美国政府也不肯出头解说,此事成为日韩商洽中的一大症结。朴泰均并没有由于自己是韩国人就一味为韩国辩解,而是依据国际法和前史材料讲清了事情的青红皂白,这是适当难能可贵的。相似比如还有几个,感兴趣者可自行查阅。
朴正熙与朴槿惠
言归正传,朴泰均《韩国现代史》评论的十个议题,以李承晚年代开端,在朴正熙年代闭幕时完毕,以章节篇幅而论是四比六,即更侧重于朴正熙年代。1961年朴正熙带领一群少壮派武士以“军事革新”为名主张五一六政变夺取了政权,当即发布了六条“革新条约”,到1979年他遇刺身亡,这六条条约中有四条完结,成果在及格线以上,作者也以为执政初期的朴正熙政府颇具革新性。
就完结的而言,“五一六革新条约”第一条是将“反共”理念落到实处,这条履行之严到了宁枉勿纵的程度,所以制作了一批冤假错案,这是它的副作用;第二条是搞好与美国等友邦的联系,这是朴正熙成事有必要的外部条件,不只关乎美国帮助的取得、驻韩美军的去留,并且是这今后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胜败要害;但是,朴政府与美国肯尼迪政府就还政于民问题、1968年青瓦台遇袭与“美军普韦布洛号被扣危机”的处理、与卡特政府就韩国核武开发方案及人权问题的不合,使两国联系好事多磨,但还不至于到争吵的境地。
为了修补联系并避免驻韩美军移防缩编,1965年朴正熙向越南派兵以援助当地的美军,此举听说起初是出于韩国本身的安保理由,但朴泰均计算了1965年至1968年朝鲜半岛产生军事冲突的次数,发现激增了十几倍,因而他以为派兵并没有到达意图。不过,随派兵而来的军费补助、带动出口的“战役特需经济”,着实让韩国发了一笔战役财。此外,1965年,令二战后相持二十年的韩日联系正常化也是朴正熙的一大政绩,尽管也冒了被主张示威游行的学生和在野党指骂为“亲日派”“卖国贼”的危险,朴正熙在首尔施行“卫戍令”稳住了形势,这一招今后被他屡试不爽,但到了1980年代已绰绰有余。
完结得比较完全的是条约的第四、五条:挽救在贫穷与饥饿边际的大众、处理民生问题、重建国家自主经济,为完结一致而加强和稳固国家实力(主要指国防安保)。作者特别指出,对韩国经济添加有两种谬论:一是经济添加有必要依托独裁操控,二是今日韩国经济中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朴正熙引起的。他的辩驳是:完结民主化后的1988年至1992年,是韩国经济添加率和人均GDP添加最快的时期
(见本书第193-194页)
;而向来批判朴正熙只扶持财阀的人能够看看1972年他施行的“八三办法”——韩国政府强制冻住民间借款,并规则企业要把民间借款用于生产活动,此举明显违背商场准则,但它使中小企业能够暂时不必还贷,很大程度缓解了它们的负债问题。
朴泰均把朴正熙年代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变初期倾向于变革、1960年代中期今后强调在操控社会的基础上发展经济、1970年代初期今后挑选以铁腕而非民主方法应对暗潮汹涌的社会经济问题。他以为,前史学家的职责是出现客观事实,而对前史人物的详细点评应由个人进行,因而敌对以“一言以蔽之”的方法点评朴正熙。
朴正熙
言既至此,就不得不提跳票的两条条约:第三条:整理国家糜烂和旧恶,唤醒颓丧已久的国民品德和民族正气;第六条:完结上述课业后,咱们预备把政权移交给有良知的政治人并回归原本岗位。挖苦的是,糜烂和旧恶并没有被一时的响雷手法肃清,反而跟着经济生长而复燃并添加新恶;而还政于民的许诺则变成武士脱下军服从政。不过,一旦戒严状态下对政治活动的约束免除,政治家就活跃重组政党参加推举,到1978年国会推举时,通常在朴正熙指定三分之一议席之外,能与在野党平分别的三分之二座位的执政党居然大北,成果失去了对国会的操控权,可见即便在最冰冷的第四共和国时期,不死的韩国民心思变。这也证明了作者的观点:韩国现代史并不是依照建国、产业化、民主化、先进化这样的直线次序机械式行进的,产业化与民主化并非天然敌对,而是相得益彰的。请看朴泰俊自己的比如。
李大焕著《国际钢铁第一人朴泰俊》
没错,这回是朴泰俊用钢铁而非朴泰均用笔书写的韩国现代史。这位参加过朝鲜战役及五一六政变后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的武士,用韩国人视为耻辱的“对日请求权资金”(即日本赔款)中的一亿多美元兴建了浦项制铁,该公司后来与他兴办的浦项工大一同名满天下。
按理说,身为朴正熙的前部下和军校弟子,当1969年中央情报部长金炯旭派人找他在支撑朴正熙三选改宪的声明上签字时,朴泰俊是很难回绝的,但他回复:“光是制铁所就够我忙的了,我不参加政治”,朴正熙知道后也没怪他
(见 李大焕《国际钢铁第一人朴泰俊》第194页)
;1971年总统大选前夕,身为国企社长的朴泰俊五次抵抗了朴正熙所属的执政党财务委员长要他让特定企业中标,从而讨取回扣用作推举政治资金的压力
(同上书222-223页)
。假如这些仅仅与威权政治坚持间隔、被动地说不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则是这位韩国产业化的代表人物对韩国民主化工作的活跃支撑。
1987年,执政党代表(党魁)卢泰愚为回应六月抵挡,宣布了包含年末举办总统直选的“6·29宣言”,而在朴正熙时期被《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辞退的记者们,此刻在酝酿众筹兴办新报纸《韩民族日报》,他们找到浦铁常务理事李大公,期望浦铁对募股办报活动供给帮忙。兴办这份报纸的,是其时的现任总统(全斗焕)下任总统(卢泰愚)视为眼中钉的实力,身为国企社长的朴泰俊的反响却是:“这个国家也需求那些人的声响啊!”他让李大公想办法,后来经过子公司、协作公司入股的方法为《韩民族日报》募集了五亿韩元,占该报创刊基金的十分之一。李大公还记得,1976年他主张公司聘任被《朝鲜日报》辞退的拍摄部长时,朴泰俊也是欣然同意:“相片拍得好就行,尽管聘任。”
(见同书386页)
朴正熙身后不到一年,他经过两次政变创立的国家也被全斗焕用两次政变替代,这便是第五共和国。能够忍耐朴正熙十八年威权操控的韩国人,这次连全斗焕八年的操控也受不了了,由于把“完结社会正义”标语刷得到处都是的第五共和国,不只爆出多宗社会不义事情,后来连最高领导人的亲属甚至他自己都卷入了巨额贪腐案子,这是朴正熙年代未曾产生过的。但是,即便韩国全国掀起了抵挡军警催泪弹的街头运动,假如执政者不退让、抵挡者不退让的话,韩国的世风也不会改动。
这便是韩国1987年体系的由来,韩国那一年一同完结经济高添加和民主化,在国际上也比较罕见。三十年过去了,韩国已跻身发达国家,民主体系是否稳固了呢?从最近曝光的“机务司戒严文件”可见端倪:机务司令部的前身便是全斗焕主张政变时任司令官的保安司令部,作成于2017年3月的戒严文件显现,一旦3月10日宪法裁判所否决了国会对朴槿惠总统的弹劾案,而烛火示威的大众仍不散去的话,就会在韩国全国戒严。
现在机务司已崩溃并改名重编,而独立调查成果还没出来,尽管两派都有说法:一方说这文件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应急预案,另一方则坚持这是有预谋的政变方案。但是,从文件能够清晰知道,戒严的条件是弹劾案被否决,这说明至少机务司依然尊重宪法裁判所的判决,而不是相反——在弹劾案经往后戒严,那就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变了。所幸,这一幕并没有产生。